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vip,二号首(第一部)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一个柳泉市黑恶势力吗?成绩应该还是主要的吧。在成绩主要的情况下予以诫勉,那也应该是善意的提醒。社会上有一种说法,什么都不会,就去当官。好像当官是最不需要水平最不需要智慧也最容易的,恰恰相反,当官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,也是最需要智慧和能力的一件事。之所以绝大多数人认为当官不需要水平和能力,恰恰说明,绝大多数人不了解当官当不了官也根本当不好官。能够在官场获得成功的人,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,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,除了高智商,还必须具备高情商,二者不可或缺,甚至后者更为重要。谁如果认为别人都是傻瓜,只有自己精明,肯定要吃大亏。官场上,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,实在是太多了。

    尽管有这些说法,唐小舟的心,却并不能安定。毕竟,这些人都修炼成仙了,位列仙班,是一方神祗。无论江南政坛怎么变化,他们都没有被打入凡尘之忧。自己虽然跨入了仙门,却还在试用期,随时都有可能打回原形。

    唐小舟打开家门,进去的时候,谷瑞丹正在看电视。

    坐冷板凳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,这段时间的唐小舟,显得特别乖,回家很早。所不同的是,以前回家,每次都能看到谷瑞丹,并且领略她那虚伪的热情。冷板凳一挨屁股,谷瑞丹便将虚伪的面具揭下来,每次回家,再难以见到她的身影,更多的时候,他睡了一觉,被开门声惊醒,知道是她回来了,看一看手表,发现已经是凌晨两三点钟。他懒得理这件事,翻个身,继续睡觉。

    今天才只是九点,她竟然在家,倒显得异常特别。

    对于丈夫的归来,谷瑞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,显得很冷淡。

    唐小舟也懒得理他,换了鞋,直接进入自己的房间,准备洗澡。

    谷瑞丹关了电视机,走进房间,对他说,我们谈谈吧。

    他将已经拿出的睡衣放进了柜子,说,你说吧。

    她说,你是不是觉得我们之间应该有一个说法?

    他问,什么说法?

    她说,什么说法?这还用问我吗?有我们这样的夫妻吗?

    他说,是的,没有。

    她说,那你觉得,这样有意义吗?

    他说,没有。

    她说,那你说怎么办?

    他有些心烦,说,你想怎么办,就怎么办吧。

    她一下子火了,说,你这是什么态度?对这个家,你难道没有一点责任?

    他不说话。她的火更大了,声音大了许多,说,你怎么是这样一个人?见他仍然不说话,便说,算了算了,我懒得和你说了,我们好合好散吧。

    他原本想说,那个人没离婚呀,难道你们已经商量好了?转而一想,还是算了,和她有什么好说的?她想怎样就怎样吧。他说,随便你吧。

    她说,那好,我们商量一下,怎么离法?

    他说,你说吧,我都同意。

    她说,女儿归我。

    他说,行。

    她说,房子是我们单位分的,归我。

    这个,他没有立即说行,而是看了她一眼。这套房子确实是她的单位分的,后来房改,买下来了,十二万,那可是他们夫妻共同的财产。虽然她的收入不比他低,额外收入也比他丰厚得多,可是,她的钱,大多数拿回了谷家,这套房子,主要是唐小舟的钱买下来的,现在的市场价格,已经值四十多万。

    她说,我知道,这套房子现在有增值,可你要想一想,如果不是我的福利分房,当初,也不会那么便宜。何况,江南日报还有一套房子,那也是房改房,那套房子,我不和你争。

    那套房子,是七十年代建的,陈旧不说,很小,当时的价格只有两万多元,目前也就值十几万。

    唐小舟没有出声,她继续说,沿江路那套房子,给女儿。

    沿江路有一套临江的房子,商品房,复式,二百三十平米。当初,全社会都谈投资,他恰好拉了几个广告,手里有点钱,便想拿来投资。她要买股票,他不同意。他要买房子,她又不同意。两人为此吵过好多次架,因为他坚持,钱又是他的,加上他可以找朋友拿到相当优惠的折扣,便买了。他一直认为,在中国投资房地产,是很好的生意,一线的省会城市,像深圳广州上海等地,房价已经涨到了六七千,雍州也是省会,这种临江的房子,价格才不到二千,上升空间很大。他最初的打算,只要有点钱,就买房子,可她坚决不同意,认为买房子还不如存银行。后来,这里的房价升值速度惊人,目前已经达到了六千,有价无房。

    除了这些财产之外,他们大概还有五六十万的存款。

    谷瑞丹的理财观念,是从她的父母那里学来的,有一点钱,就存进银行,而且定是那种三年定期,利息高。她总在跑银行,倒来倒去,一个定期到期了,立即又转存另一个定期。几年下来,也有几万元的利息,可与物价飞涨相比,这点利息实在不值一提。他一直对她这种理财观念嗤之以鼻,却也不愿多说,说了只可能是吵架。

    唐小舟估计,他知道的钱,是这五六十万,一定还有他不知道的。

    谷瑞丹本人两份收入,一是她的工资收入,一是她的额外收入。这么多年来,她一直都在补贴谷家,给他的印象是,她只要有一分钱,就送回谷家了。但他清楚她的为人,并不完全相信,她会将自己的一切,全部奉献给谷家。他认为,她拿回家的,很可能仅仅只是一部分,还有更多的部分,是让母亲替她理财。她的母亲搞了一辈子会计,对于银行利息十分清楚。这么多年,她的钱,恐怕远远不止四五十万。此外,自己当秘书这一年多时间,家里人来客往,送到她手里的,一定不少。前半年,自己的职务没有落实,她所收的钱物加起来,都有十六万,后半年,自己的地位稳固了,他不相信她真的怕了,不敢收了。

    他算是明白了,谷瑞丹的算盘打得很精,他已经被权力边缘化,赵德良又即将离开江南政坛,如此一来,他唐小舟就会成为一个政治弃儿,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。等大势已定,唐小舟的潦倒格局已定时离婚,全社会都会把唾沫往谷瑞丹身上泼。现在只不过迹象刚显,离婚是最好时机,说不定,她还可以辩解说,是唐小舟得意了,抛弃了她。她不仅要和他离婚,而且要他净身出门,搞不好,还要他负担女儿的生活费。

    他想,这样一段婚姻,结束了也就结束了,没什么值得留恋的。净身出门他不怕,男人嘛,顶天立地,就算是一无所有,又有何惧?

    何况,他也不是净身出门,这么多年来,他也暗自打下了一些埋伏,有了一点家底。他的这点家底,主要来自几部分。

    第一部分是私房钱。以前,他的所有收入,包括额外收入,均交给谷瑞丹。因为翁秋水的介入,他们大吵过一次之后,他便开始暗中做起离婚准备,两人的经济账,彻底分开了。谷瑞丹负担自己的开支以及保姆费用,唐小舟负担家里其他日常开支。几年下来,他已经积攒了一笔钱,大概有十几万。

    第二笔钱是意外之财,即放在黎兆平那里的一百万,虽然他一直觉得那不是自己的,毕竟那是一笔钱。就各项手续来看,那笔钱已经被洗白了。至于那笔钱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,他从未过问,黎兆平也未提起过。

    第三笔钱,是从谷瑞丹那里挤压出来的。上次自己升职的时候,他吓了一下谷瑞丹,她不得不将收下去的钱物吐了出来,有十六万多。

    第四笔钱,是他当秘书以来的额外收入。由于工作岗位特殊,送钱送物的特别多。他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,别人送的钱,绝对不收。就算是烟酒茶之类,他一开始,也是不收,后来,他意识到,如果连这么点小礼物也不收,很难在官场混下去,只好改变态度,拒绝现金而收物品或者购物卡。如果人家送的是烟酒茶衣服之类,他会当场返还一部分,或者事后找个机会还礼。一个节日下来,购物卡可以收几百张,加起来高达几十万。对于这类东西,他学的是赵德良的处理方法,拿出一部分,和赵德良的卡一起捐赠给红十字会。即使如此,他这里,还是会有大量的烟酒或者购物卡,这些东西,也给他留下了二十几万元的现金。

    有了这几笔钱,就算净身出户,不算放在黎兆平那里的一百万,也有五六十万元,日子还能过得下去,没有丝毫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转而再想,这样一个女人,她对自己如此恶劣,何必便宜了她?

    他说,不必一条一条地说了,你起草一个协议吧。我看了再说。

    说过之后,他拿过睡衣,进入卫生间洗澡。水流在身上,是凉的,唐小舟的心更凉。倒不是十几年的婚姻生活,落得这样一个结局,而是前不久,眼看自己的事业可以大展鸿图,谷瑞丹的那份热情,简直让他快感动了。现在呢?世事多变,就像是生命中出现的一道彩虹,瞬息而已,前景又一次陷入阴霾之中,谷瑞丹的脸,说变就变了。

    如果说这个晚上,他已经预感到谷瑞丹的迫不及待另有衷曲却并没有十分肯定的话,第二天下午,他已经完全肯定了这一事实。谷瑞丹来到了他的办公室,将一份离婚协议书样本递给了他,说,你看看吧,如果没什么意见,我们就签字。

    他一言未发,拿过认真看起来。果如他所料,她的目的,是要将他扫地出门。公安厅的房子,归她,报社的房子,归他,沿江路临江的房子,归女儿,实际也等于是归她。家里的存款,她甚至根本不提。他将那两张纸往她面前推了推,嘲笑地问,这可能吗?你可以蔑视我这个人,但我想你无权蔑视我的智商。

    她显然被他刺激了,想发火。同时也知道,图嘴巴之快,她根本不是他的对手。这么多年来,他不与她斗,并非他在文武两方面都不如她,相反,他这两个方面,都远远强于她,只是不愿与她在这方面消耗而已。她终于忍住了,摆出一副淑女姿态,说,我们能不能平心静气,好合好散?

    唐小舟说,我当然希望如此。问题是……他敲了敲那两页纸,说,这是好合好散?这是驱逐出境,扫地出门。

    她说,别说得那么难听好不好?

    唐小舟说,我说得难听,那还只是说,总比做得难看好。

    她说,你总要给个意见吧?

    他说,我的意见很简单,如果是这个条件,我不同意。

    她说,你的意思是一定要闹?

    他说,恰恰相反。我想,我即使不求绝对的公平,至少也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安慰。

    她一把抓过那两张纸,说,看来,你根本没有诚意。我不明白,你这样拖下去,能改变什么?又对你有什么好处?

    他说,你要这样认为,那是你的事。

    她说,既然你是这种态度,那我们只有法院见了。但我想提醒你一句,那样,对你对我对成蹊,都不好。

    他说,至少,对我的财产会好一些。

    她愤愤地说,整个就是一个农民,真没见过这样小气的男人。说过之后,愤而离去。

    他没有理她,拿过一张报纸,摊开来看。只有他自己才知道,他将某篇文章通读了一遍,每个字都读过了,却连一句话都没有理解。

    二十分钟后,她去而复返,说,我反复想过了,这样闹下去,不是办法。

    他不理她,继续看报纸,继续不知所云。

    她又说,你能不能冷静一下?我们已经不可挽回了,这一点,相信你也清楚。事情到了这一步,总要解决,赌气不是办法。

    他说,我没有赌气。

    她说,那你说吧,怎么解决?

    他说,你在司法部门工作,对相关法律,相信你比我更了解。婚后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,就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她说,你的意思是说,你要和我争财产?

    他说,我不想和任何人争财产,我只想表明一种态度,我不是傻瓜,不能被人像傻瓜一样扔出去,还沾沾自喜。

    她说,你能不能别这么含含糊湖,拖泥带水?

    唐小舟想,还算好,今天终于没说你怎么不像个男人?

    那好,我给你个建议。他说,沿江路的房子是怎么回事,你清楚我也清楚。我现在不想把这件事搞得太复杂,只有一个要求,我必须拥有一半。可以由几个方法来解决,第一,你出个价,我选择拥有房产或者拿走一半的钱。第二,我出价,你选择拥有房产或者拿走一半的钱。第三,请人来评估,你选择拥有房产或者拿走一半的钱。第四,由法院来判决。

    她问,你哪来的钱?

    他说,我去抢银行或者找朋友借,那是我的事。总之,我说过了算数。

    她问,就这些?

    他说,还有,家里有多少钱,你清楚我心里也不是完全没有数。那笔钱,我不要求完全弄清楚或者平分,全部归女儿,作为女儿以后的学习费用。离婚后,理论上我将不再承担女儿的相关费用。

    她当即反唇相讥,说,不承担女儿的相关费用?你说得出口,那是你的女儿。

    他说,我不想和你争论这些。这里有个概念问题,我并不是不承担女儿的所有费用,而是这些费用,我已经承担了,它就在家里的那笔存款之中。我现在只是就是论事,不外延,也是应你的要求,不拖泥带水。该说的,我都说了,如果同意,我们就签字,如果不同意,也没什么好谈的,要上法院,是你的权利。

    她再一次愤怒,说,当初我怎么看上你这个无情无义的东西,冷血动物。说过之后,再一次夺门而去。

    唐小舟想,她肯定还会回来。她现在是急于离婚,自己提出的条件,对她并不薄。家里那笔存款,是笔糊涂账,他不十分清楚。沿湖路的房子给她一半,她已经占了大便宜,何况还有公安厅的那套房子,她也是占了便宜的。她愤而离去,仅仅只是一种姿态,说不定,还是要借这个机会给那个人打电话,与他商量。

    果然,十分钟后,她再次去而复返。她说,我想通了,我不想拖,没意思。沿江路的房子,我出价一百二十万,我给你六十万。

    他说,为什么不能是我给你六十万?那套房子,现在可以卖出一百四十万。

    她说,我知道你手里没钱,你去借钱的话,以你那点工资,一两年也还不起,利息加起来,恐怕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。

    他想,她什么都算得仔细。不仅如此,她可能还算到了,她手里有大约五六十万甚至更多,拿出六十万,还有些余钱。而这六十万中,原本有三十几万是他的,她实际只拿出了二十多万,就买下了那套一百四十万的房子。这且不说,那套房子是租给一家公司的,房租按年收取,每年四万元。拿出二十几万,每年收回四万,年利近百分之二十,房产还在增值。

    他说,就按你说的办吧。

    如果这是一桩买卖的话,她占了大便宜。且不说家里的存款,这些年,他们共同经营的那个家,总还有点值钱的东西,比如她的金银首饰,家里的一套红木家具,他弄回来的一架古董钟,一套进口的卫浴设备等等,可以作价的东西,还真是不少,鸡零狗碎地算下来,怎么也能算出个四五十万元。如果一定要评估的话,两人共同财产,可以算清的,应该在三百万上下,现在,唐小舟能够拿走的,除了六十万现金,报社那套房子以及那台并不值几个钱的吉普车,加起来,也就七十多万。

    第二天,他们一起去了银行,谷瑞丹取出六十万元现金,存进唐小舟的私人存折,从唐小舟手里接过一张收条,下午去房产交易中心,办理房产过户手续。第三天,拿着签好的离婚协议书,一起来到街道办事处。在街道办事处稍稍遇到一点麻烦,人家有规定,任何协议离婚,均需要做工作劝合,尽管有关人员清楚,这只是走过场,但规定程序必须要走。

    谷瑞丹不想在这个缓冲期里出现波折,她出面去找关系,直接坐到了办事处主任面前。

    这个街道办和公安厅属于友好单位,彼此的来往非常密切,关系盘根错节。办事处主任并不认识唐小舟,大概为了避免节外生枝,他们谁都没有介绍唐小舟的身份,而此时,唐小舟的身份也确实无法介绍。办事处主任很卖谷瑞丹的面子,打电话叫来主管的办事人员,交待一番,同意立即办理。

    第四天下午,唐小舟再次来到了办事处,谷瑞丹早已经等在那里,彼此在一些相应的文件上签了字,工作人员便收回了他们的红色结婚证,还给他们的,是蓝色离婚证。

    从公安厅到街道办事处,只不过几步路,谷瑞丹为了显示身份,竟然带了车。出门后,她变得有点假惺惺,问唐小舟,你去单位?

    唐小舟不想回答,但又出于礼貌,说了声是。

    谷瑞丹问,要不要我送你一下?

    他说,算了。心想,少来这一套了。

    他不想乘出租车,独自在路上走着。他原以为离婚后,自己的心情会非常糟糕,现在看来并非如此,他反而平静,有种将背负长时间的包袱扔掉的轻松。

    谷瑞丹不想将离婚的事公之与众,特别对他说,我们离婚的事,希望你不要告诉别人。

    他想,这事,大概不需要交待吧。在省委办公厅,他还抱有一线希望,当然不愿离婚这件事,使得自己的希望成为泡影。当然喽,就算没有这一线希望,他认为自己的命运早已经改变,不太可能重新回到日报时代。

    这是唐小舟一生中又一段灰暗的日子。官场不是将他抛弃了就是将他遗忘了,情场又是极度失意,和谷瑞丹离婚了,徐雅宫被单位派到上海学习,冷雅馨放假了,孔思勤倒是在身边,他又不想在这时候向她靠近。人在这个时候,情感极其脆弱。人在脆弱的时候,最容易犯错,尤其容易把感情搞得一塌糊涂。

    这个时期,他反倒极其理智,理智地对待情感,理智地看着官场。赵德良仍然留在北京,江南省却是谣言满天飞。

    有人说,赵德良调走和陈运达接班的事,已经定了。甚至有人说,中央已经找赵德良谈话,将他调回北京一个部委当副部长。省委书记是正部级,当副部长,是明显降职使用。甚至有人说,当副部长,还是因为中央领导卖了赵德良已故岳父的面子。毕竟程老爷子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尸骨未寒,他的直系子女,没有身处高位的,赵德良的职位是最高的。如果立即将他撤职处理,别人看了会心寒。如果没有这一层原因,赵德良肯定被削职为民了。

    这个时期,基本没人理唐小舟,但凡工作上的事,余丹鸿不是直接交给侯正德,就是交给杨卫新或者韦成鹏,仿佛唐小舟根本不存在。以前,韦成鹏对他还十分恭敬,至少表面上显得十分热情,最近完全变了嘴脸。前几天,唐小舟和韦成鹏在楼梯上不期而遇,韦成鹏竟然装着不认识他,连点一点头都免了。余丹鸿对他似乎比以前热情得多,见了面就和他开玩笑,东扯西拉地聊上几句,连半句正经话都没有。

    这一切,唐小舟倒不在乎,他始终牢记一点,抓主要矛盾。他的主要矛盾,就是赵德良。问题在于,赵德良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江,哪有时间管他的事?

    他是真的觉得自己的处境微妙起来。

    倒是黎兆平与众不同,知道他最近清闲,心情又不佳,便三天两头约他吃饭。

    有一次,黎兆平说,现在有一个投资的好机会,别怪我没告诉你们。唐小舟和王宗平都问是什么机会。黎兆平说,陆敏的公司开发了一个楼盘,在省政府对面,只有几百米远。那里的房子肯定升值快,有钱的话,就快去买。

    黎兆平的商业头脑绝非一般人可比。省里要修新的省委省政府大院的消息,尚在热议之时,黎兆平便将雍州市各地块仔细考察了好几遍。后来,省里做出了好几套方案,他便对这几套方案仔细分析,并且选出其中几套方案,在周围买地。方案确定后,他果然买中了其中一块地。这块地的地价飞涨,而其他几块地,虽然没涨价,也只是让他压了一段时间的资金,并没有亏太多钱。

    这个楼盘,已经完成了两期建设,前两期,卖得非常火爆。三期开始建设的时候,出现了波折,新的省政府成了胡子工程,因为资金问题有可能烂尾,当地的房产价格,随之大跌。黎兆平所说的,正是大跌后的这个三期。

    黎兆平说,经过一跌,那里的房价跌到底了,正是入市的好机会。过了这个村,绝对不会再有这个店了。

    唐小舟手里恰好有点钱,现在不受谷瑞丹制约了,拿出来投资房产,是最佳选择。他说,你给什么样的优惠?

    黎兆平说,那里的房价已经跌到地板价了,你还要优惠?贪不贪了点?

    唐小舟说,现在买白菜都要讲价,何况买房子?你不优惠,谁买?再说了,我哪知道你是不是卖不出去,跑来杀熟?

    黎兆平摆了摆手,说,你这种人,蝇头小利,也要斤斤计较,永远做不成大老板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如果我也能成为大老板,这个世界,大概全是大老板了。正因为穷,才要斤斤计较,不光是斤斤计较,甚至要两两计较。

    黎兆平说,好好好,服了你。我的开盘均价是三千二,给你打九折。

    唐小舟迅速算了一笔账,打九折,每平方米少三百二,已经相当便宜了。可生意场上,毕竟谈的是生意,怎么说,朋友加上自己目前的身份,那也是要估价的,这两项加起来,肯定不止几百元。何况,雍州中心地带的房价,平均也才三千多一点,新省政府那里够偏僻了,也要卖三千多,太高了吧,杀到两千多甚至一千多,绝对不亏了他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你这是一套的价吧?如果多买几套,比如团购,是不是能多优惠?

    黎兆平根本不相信唐小舟能一次拿几套,便说,我干脆人情做到底好了。一套,九折,两套以上五套以下,八五折。五套以上,全部八折。

    全部八折,每平方米少六百四,均价就只有二千五左右,已经是那个地块没有升值的价了,首期付三成,平均每个平米,首付八百左右,他手上的钱,仅付首期,可以买一千五百平米。

    反正在办公厅没事干,第二天,他去看房子,当场选定了一套复式,准备未来自己搬到这里来住,另外选了四套三房两厅,四套两房两厅,作为投资。九套房,总面积七百多平米,又买了一些门面房。黎兆平没料到他会有如此出手,暗吃一惊。黎兆平的老婆陆敏,骂了黎兆平多次,说他做了亏本生意。黎兆平心里清楚,亏本是肯定不会,只是赚数少了,反而给唐小舟捡了便宜。

    唐小舟也怕黎兆平反悔。如今的房地产商,真要反悔,办法多得很,最简单的办法,说别人已经先付了款,手续都办了。是真是假,你又哪里清楚?唐小舟手里有一百二十多万现金,当即提出一百万,付了首期。还剩下几十万元,准备办理相关税费和支撑按揭。

    赵德良返回雍州只呆了几天,又去北京了。他回雍州的这些天,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,唐小舟完全不知道。唐小舟甚至没有和赵德良说上一句话,每天就是按时上下班。有一件事让他感到奇怪,扫黑工作阶段性结束了,唐小舟的联络员身份,却没有改变,甚至公安厅派给他的那台车,也没有人收回去。

    除了孔思勤偶尔告诉他一些传言之外,他与整个江南官场隔绝了。

    九月初的一天,和他一起落寞的手机竟然响了起来。拿起一看,是彭清源的秘书。

    早就有动议,要解决彭清源的秘书,但因为扫黑以及抗洪,加上此后赵德良逗留北京的时间多,在雍州的时间少,人事工作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。唐小舟估计,赵德良从北京回来,有可能开会讨论此事了。

    对方说,晚上首长有个活动,他问你有没有时间一起去。

    自从坐了冷板凳,没有几个人想起他,约吃饭更是少得可怜。接到这个电话,唐小舟心中一阵感动。彭清源这种级别的干部,竟然还能想起他,实在太难得了,至少说明,在江南官场,自己已经被某些人认同。

    晚上的活动并不重要,和几个企业家聚餐,礼节性的,并没有实质内容。吃过饭后,彭清源叫上唐小舟到喜来登三十八楼喝茶。看上去,彭清源更像是太累了,需要这么个机会休息一下。彭清源半躺半靠在沙发上,并不像平常人们见到的那样正襟危坐,显得十分随意,也很放松。他们之间的谈话,更像是在闲聊天。

    彭清源问,怎么样?最近还写文章吗?

    唐小舟说,哪里还有时间写文章?早不写了。

    彭清源说,我听说赵世伦到文化厅去以后,和你来往挺密切?

    唐小舟说,是啊。人就是奇怪,拉开了距离,反倒好相处一些。

    彭清源的思维极其跳跃,一会儿一个话题,很快又跳到了王宗平身上,他问,你上次说的那个朋友,叫什么?王什么?

    唐小舟有点跟不上趟,不明白他指谁,所以没答。

    彭清源说,给任国昌当过秘书的那个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哦,王宗平。挺有能力的一个人,因为上次的经历,一直没人敢用他。他自己也很郁闷,前段时间还对我说,他想辞职算了。

    唐小舟之所以有意提起王宗平想辞职,是想传递给彭清源一个信息,如果不马上用,这个人才可能失之交臂。没料到彭清源根本不沿着他的话题走,而是迅速跳到另一个话题,问他,你炒股吗?

    唐小舟说,我自己不炒。有一个朋友炒,我放点钱给他,自己不操心。

    彭清源说,你其实可以炒一炒的,股市里有很多哲学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这个说法新鲜,我第一次听说。

    彭清源说,你不相信?我给你举个例子。股市里一只股票,就像现实社会中的一个人。从一九七八年改革开始到现在,中国走在一个大牛市里,所以,绝大多数股票,都是大牛股。也不排除有极少数股票,或经营不善,或意外灾害,或其他原因,走得不好。但这类股,毕竟是少数。绝大多数股,就算某一时期走势偏弱,总体来说,还是在上升通道中,回报极其丰厚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这种说法,我早看到过。虽然大家都认同,可是,让你拿,你就是拿不住。毕竟,你对它的未来无法把握。

    彭清源说,这里有个水涨船高的问题。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我再举个例子,你炒股,买进一只股票,这只股票曾有一个时期高举高打,股价不断走高。但是,股价不可能永远走高,总会走走停停,涨涨跌跌。股票下跌或者滞涨,你该怎么办?两种办法,要么抛出去,要么继续持股。抛出去,你可能买别的股,也可能持币观望。买别的股,你可能继续买错,又买了一个下跌股,结果又亏进一大笔。当然,你也可能买对,买了就涨,赚一大笔。持币观望?你同样有风险,假如所有的股都在涨,你手里没有股票,就把行情踏空了。由此可见,卖掉,似乎并不是最好的办法。那么,你就持股吧。可持股也麻烦,接踵而来的,可能是没完没了的煎熬,周围所有的股都在涨,就是你这只股没涨。那种滋味,实在是太难受。经常玩股的人,都会说一句话,要耐得住寂寞,忍常人之所不能忍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首长你这话太深刻了。我听说,有很多人炒股,忍了几个月,最终忍不住抛了。抛了第二天,这只股就涨了。

    彭清源说,听说所有的股都有庄家,出现你说的情况,肯定就是庄家在考验散户的耐心。这有点像我们的组织部门考验一个干部,必要的时候,可能将一位同志放到各种环境去锻炼、考验和观察。有的时候,你根本不知道那是考验,还以为你彻底没戏了。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,几个人同时被列为提拔培养对象,几个月过去,大家认为最可能被提拔的那个人名落孙山,相反,大家认为只是陪衬的那个人,却被提拔了。大家对这种情形不理解,纷纷指责提拔有黑幕,或者某人有靠山,有些话会更加难听,说某某某其实没水平,只会拍马屁等等。人们分析的几种情况,都有存在的可能,而更大的一个可能,只是在这几个月时间里,组织部门一直在对这几个人进行全面考察,其中只有一个人,通过了所有项目,获得了最高分。而这种可能,恰恰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。

    整个晚上,彭清源都像是在和他聊大天,东一句西一句,根本没有一个主题,包括后来有关股票以及耐性的那一段话,唐小舟都认为,他其实是在暗示王宗平,责成唐小舟转告王宗平,需要保持信心和耐心。

    事后唐小舟仔细地回忆过这次谈话的每一个细节,最终得出一个结论,彭清源找他,只有一个目的,打听王宗平的近况,并且暗示他,自己很看重王宗平,希望他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。再深入地想一想,又觉得事情不应该如此简单。王宗平是彭清源什么人?他们都不认识,甚至都没记住王宗平的名字。既然如此,他为什么会对王宗平表现出如此热心?

    如果不是对王宗平过于热心,那他的目的是什么?仅仅只是无聊,想找个人说说话?

    以唐小舟对官员的了解,他们的时间极其宝贵,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,都有明确目的性的。正如唐小舟觉得,自己已经不再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虚耗一样,官员们的年龄比他更大,对于时间的紧迫性以及行为的目的性,应该比唐小舟强烈得多。他认定,彭清源叫自己来吃这餐饭,绝对不会是无目的性的,而从他们之间的谈话来看,彭清源的目的,似乎不是为了自己,更像是为了唐小舟。

    唐小舟的感觉是,彭清源想向自己说几句话,他已经说了,自己却没能明白。

    唐小舟还没有把这件事想透,心绪就被另一件事缠住了。

    那天,他正百无聊赖地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,电话极其意外地响起来。开始,唐小舟还以为打错了,听了几句才搞清楚,果然是找他的。打电话的人是文舒,省委组织部排在最后一位的副部长。唐小舟第一次随赵德良下市州考察,文舒是成员之一,此后虽然见过几次,都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接触,更没有深入来往。这次,文舒主动打来电话,确实令他吃惊。

    文舒也没什么事,只是约他吃个饭,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。

    以前要约唐小舟吃饭不容易,只有那些关系非常特别的人,早将时间地点定了,告诉他,由他相机而行,抽得出时间就去,抽不出时间也就算了。现在不同了,除了黎兆平等极少几个朋友,或者自己的妹夫任大为,几乎没有人主动请他。副部长竟然打电话请他吃饭,让他受宠若惊。他既担心人家找他办什么自己难以办到的事,又觉得面子上的事,还是要注意一下,便说,晚上恐怕没时间,这几天都安排了,看中午行不行。

    文舒竟然说,行,那就今天中午怎么样?

    他当然不能说今天中午不妥,便问,都有哪些人?

    文舒说,没别人,就我们俩人,随便坐一坐,毕竟好久没见了嘛。

    果然是他们两人,地点离省委也不远。

    省委大院很大,正门之外,有好几个侧门。靠西北的侧门后面一条街,叫文街,是雍州城里的一条老街,与墨巷相对应,属于旧时的文化街,市文联、市作协、市画院等,都在文街上。文街临街的门面,经营特色也以文化为主,承袭了旧时传统,仍然是琴棋书画。当然,琴在当今被归于音乐,棋被归于体育,这两个门类,便从这条街淡了出去,书画古董,是这条街的特色。

    与墨巷已经没有墨迹不同,文街却是文脉浓厚。近几十年来,江南省批量生产作家,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家画家也出了几个,可雍州市,这方面的人才却是奇缺,尤其书画界,全国一流,竟然占不上一席之地。书画的没落,直接影响了文街上各种艺术品的品相,能够看到的,多是一些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作品。

    雍州书画界奇人,只有一个,是一位女性,名叫春春,在文街上开了一间春春画廊。

    春春的这间画廊,与人们理解的国外的画廊并不是同一个意思,实际是一间以书画会友的餐厅。春春自己也写字作画,但她比较另类,写字作画不用手,而用脚。她在圈内之所以大大的出名,并不是因为她用脚写字作画,坊间的说法是,她用女性的私部运笔写字作画。

    唐小舟听到过此说,认为是无稽之谈。其一,写字作画,那可是要从小训练的,哪有人训练她用那个地方写字作画。其二,写字作画,要让人家欣赏,她用那个地方写字作画,如果不能让人看到,人家凭什么相信她是那样写出来画出来的?让人看着现场写字?可能吗?其三,书法是艺术,最终比拼的是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,是书画家的功力,而不是你所使用的手段,任何噱头,都是对艺术的损害,旁门左道,只能哗众取宠,与艺术无涉。唐小舟更愿意相信,这个新闻,是这个女人制造出来的,目的只有一个,替她的春春画廊做宣传。

    说起来,这个世界,真是越来越媚俗,有了这样一个传说,春春画廊的生意,竟然好得出奇。一些文人雅士或者自诩为文人雅士者,都喜欢往那里走,在那里吃餐饭,甚至在那里泼几点墨。唐小舟早就知道这么个地方,从来没有去过。也曾有人约他,他听说去春春画廊,便大摆其头。

    让他没想到的是,文舒约的,竟然就是春春画廊。唐小舟很奇怪,按照自己的脾气,应该拒绝才对的。不是拒绝这次相约,而是拒绝这个地点。可如今,心境真是完全变了,他连拒绝的念头都没有兴起。

    春春画廊在二楼,沿着一条窄窄的楼梯上去,当面是一间画室,摆了画案以及不知从哪里搜罗来的名家书画作品,倒也颇有些文气。画室周边,是一些充分利用了空间的单间,既是茶座,也是餐室。文舒定的地方叫兰亭。当中一张很大的餐桌,四周的椅子是固定的,呈U形,墙上挂着本市一些画家的画作。这些画作,并非山水风景,一律都是人物,而且,全都是裸女,或画或照片。当中一幅最夸张,头和脚都画得很小,只有胸腔和盆腔画得硕大无比,画家有意突出裸女的奶子和阴部,甚至将一根根毛都画得非常仔细。

    文舒早到了,正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坐在那里说话。

    唐小舟有一种感觉,墙上那幅画,就是根据面前这个女人画的。她长相一般,一张圆而且平面的南瓜脸,皮肤挺好,细白细白的,腰显得有些粗,最引人注目的地方,是她的胸部。她显然清楚这一点并且刻意突出这一优势,穿了一件很休闲的布衫,只是在乳尖的地方扣了一颗扣子,衣摆的两角,扎在一起。如此一来,乳房的下半部分,显得密不透风,上半部分,却显露着两只又大又白的半球。稍稍活动的时候,那两只半球便有起伏,就像两只巨大的肉色眼睛,冲着你一眨一眨的,充满了挑逗性。

    房间的座位活动不便,见到唐小舟,文舒只是欠了欠身,站起来说,小舟,快来,我给你介绍一下,这是春春画廊的老板,美女艺术家春春小姐。

    现在的人真是奇怪,什么人面前都要冠以美女两个字,丑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女作家,一定要说成是美女作家。面前这张脸也是如此,既不美也不青春,硬要安一个美女艺术家的名衔,真不知这些人是污辱美女还是污辱艺术。

    唐小舟竟然不再对此恶心,只是很平常地点了点头,极其低调地坐下来。

    文舒约唐小舟,其实并没有什么事。整个中午,也就是吃饭闲聊。唐小舟想,这大概也是一种官场投资,文舒之所以此前不约自己,自己还是省委书记秘书的时候,他自然是约不上,那时相约的人太多了。自己被闲置以后,他自然可以立即约上,却没有行动,他需要判断,这个人是从此没戏了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?如果判断是后者,那应该早就有行动了。没有立即行动拖到现在的原因,显然是无法得出这一判断。虽然形势不明,却并非不能采取行动。这就像炒股票时,在低点买进,成本很小,就算是继续下跌,亏了,对自己影响也不大。相反,如果投中了一只黑马,那就大赚了。

    文舒问,是不是喝点酒?

    唐小舟说,我无所谓,反正没人管,你不同了。

    文舒便说,无酒不成宴,那就喝点。春春有自制的米酒,我们就喝这个。

    原来,这个春春竟然是少数民族,他们那个民族自制的米酒很有特点。

    春春很快离席,不一会儿,抱来一只黑色的坛子,上面用红绸布包的盖子盖着,手中还抓着一摞黑色的粗陶碗。她将坛子放在桌子的一角,又将碗摆在桌上,打开红绸盖,里面有一只舀子,她便舀起酒,倒进三只碗里。做完后,她先端起酒,主动敬文舒和唐小舟。然后是文舒和唐小舟分别敬酒,一碗酒,恰好三口喝完了。

    酒过三巡,春春便站起来告辞,她还有别的客人需要陪。想想,一个女人做生意还真是不容易,需要当三陪。利润往往是陪出来的。

    文舒和唐小舟一边喝酒,一边闲聊。

    唐小舟问文舒,最近忙些什么。

    文舒竟然不对他保密,说刚刚做完一次组织考察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哦,又要动人事了吗?这次是哪些人?

    文舒说,这可是组织机密,不过对你老弟,也算不上什么机密。还像以前一样,不是大调,还是微调。主要是几个部门出现了空缺需要补上。政协有一个处级职位,人大有一个副厅级职位,公安厅有一个副厅长退了。

    文舒将此次需要递补的几个职位说了一遍。这些职位的缺员情况,唐小舟是清楚的。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省公安厅,那是他住过好多年的地方。他问,省公安厅的副厅长,准备安排谁?

    文舒说,翁秋水。他是你老婆的顶头上司吧?他这一升,就给你老婆留出空间了,你应该去厅里走动走动。

    唐小舟明白了,中午这餐饭,文舒其实是要给自己送份大礼。省公安厅要提一个副厅长,恰好被提的这个人,是宣传处长,随后,将增补一名处长。提拔处长的权力不在省里,而是在厅里。文舒这是暗示唐小舟,要提前找厅里活动,替谷瑞丹谋得这个职位。

    翁秋水要提副厅?唐小舟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