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vip,丁冬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说科学,谁又能将妈妈怀情式的教育说得清楚的?

    深入思考一下,像这样的管教方法又是哪一个母亲没有做过的呢?我记得我的母亲就在小时候教我不要从别人的裤子底下经过,说那样会长不高的。长妈妈只是一个保姆,她的“不要我去晾过裤子底下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”的说教,本应由自己的母亲来做,可却是长妈妈!再看饭粒落在地上,最好的捡起来吃掉,这也是教育孩子爱惜粮食呀!谁能说阿长教错了,谁又说阿长教得可笑?事隔那么多年“我”对长妈妈管“我”的事情是那样深刻!以至几十年以后都不能忘记,不能不说长妈妈对“我”的照顾是多么的尽职!

    长妈妈在元旦时要“我”说一些吉利的话,对于一个年轻就守寡的人来说平安顺利就是最大的心愿了,于是作者用传神的笔触写了长妈妈对“我”说吉利话的渴望“我”说了吉利后的高兴与满足,而且把这种高兴与满足与我共享:将桔子送到了我的嘴里。

    如果以上这些是对“我”的管教的话,那是一种原始的管教,当然谁都不愿意在大人的约束下生活,所以依“我”当时的心态当然不满意了,有点憎恶了,但“我”想那也只是儿时的心态吧,所以我们又怎能根据我们现在的眼光并以作者那种调侃的“憎恶”二字可以理解得了的?如果要从全文来看,那也是作者故意安排的抑笔,那是一种为后扬而故意写一笔曲笔。

    其实从阿长那教给“我”那些道理和不许这样或那样的约束中,不难看出她对“我”的热爱与呵护,这在艺术手法上,有点类似以藏为露的含蓄。

    但毕竟“我”对她的情感由烦到敬了,这种敬意来源于她自称自己脱了裤子站在城墙下,城外的炮就打不进来了。这是真的吗?当时人认为大炮都是邪术,只要一碰见脏的东西就失灵了,这是迷信,可是这个迷信是她自己编出来的吗?这种迷信不仅她信,当时的统治者也信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,清朝的钦差大臣弈山看见英国人的船坚炮利,认为英国人有邪术,于是让船装着马桶冲过去,成为殆笑一时的“马桶战术”这与义和拳与八国联军作战时曾将狗血淋在大炮上同出一辙呀。在民间有一种说法,狗血是不吉利的东西,只要在谁家的房子周围淋上狗血谁就要倒霉。只要想想,这种迷信只有阿长发相信吗?现在不也很多也不也是常去叩拜菩萨以求其庇护吗,我想阿长的错误,不是阿长的错,而是整个社会的错呀。“长毛”的故事,虽然读后令人捧腹开怀,忍俊不禁。但我却不笑阿长!

    没有文化的阿长当然不知道那是迷信,年少的“我”也听到了不曾从母亲听到的故事,那大大地满足了“我”好奇的心里。

    对于孩子来说有奶便是娘呀,谁对我好,小孩便认为谁好,只要对小孩有不利有地方,小孩也有翻脸不认人的时候。“我”的感动很快就因为隐鼠事件而变化了。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,喜欢小动物也是孩子的天性,这两件事没有什么不同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“我”的渴求不在隐鼠了,而是对知识的渴求了,而且情感也在悄悄地发生的变化。“我”在远叔祖处看到了山海经,可是叔祖是一个疏懒的人,不肯为“我”找,其他人敷衍我,自己又不知道去何处买。也许别人认为小孩子不应该读那些闲书,可是阿长却主动过来问呢?因为她不懂。就是因为她不懂这些道理,她过来问是因为看到小孩子对此如此念念不忘,所以才来问。这说明阿长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,是一个多么关心“我”的人!

    阿长真心地问“我”关心“我”并且帮“我”实现了心愿,她为“我”买回山海经!当“我”接到山海经时,竟“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,全体都震悚起来”所有“抱怨”“从此完全消失”“我”对她“发生敬意”别人不肯做,或不能做的事,她却能够做成功。这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,她确有伟大的神力。山海经成了“我最为心爱的宝书”因为山海经的缘故“我”还收集了许多类似的书。

    到作者写此文时,时隔几十年,这部书浑如眼前,还清楚地记得书中的图画。那是一本印刷、绘图非常粗糙的书,然而也是一部令他终身难忘的书。在书后的五猖会中,他写到父亲让他在去看庙会之前背鉴略,他也说这是一本好书,比千字文百家姓都有用,可他只记得前面四句了。这一本如此粗糙的书却令他终身难忘。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阿长保护了孩子的天性。这正是作者尊重阿长的根本原因。

    长妈妈的形象――附丽于这一动人事件,便陡然丰满了。作者高明地通过这一情节,引发读者达到“妙悟”境界,从此物、此事、此景中“悟”到此人、此心、此情,获得对这一形象本质的认识,这种刻意传神的手法是十分灵巧的。

    小时候的“讨厌与憎恶”到了大了就变成了尊敬与怀念。当然这种尊敬和怀念来源于经历了数十年沧桑变化后的人生积累。当时的鲁迅,生活颠沛流离,这段生活他在藤野先生一课中有着详细的描述。而这段生活让他更加看清了人世的丑恶,于是他开始回忆故乡的人和事。因为这里有着最纯朴、最纯真的人性,这正是他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的。于是,他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,写了阿长与山海经,写了朝花夕拾。而在本文中,他对阿长的尊敬是一直存在的,并且在最后两个小节被渲染至高潮。

    “仁厚黑暗的地母啊,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!”深情的祝福与怀念让人悲情难忍!

    纵观全文,所写的都是一些小事,但这些琐碎的小事,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真实情感,因此才感人至深。可以说全是按生活的本来面目,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,刻画出一个真实、生动、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——长妈妈的形象。她饶舌多事、不拘小节,有许多繁文缛节,但为人诚恳、热情,有着淳朴、宽厚、善良、仁慈的美德,这些都是令作者心灵震憾的原因,其词恳切,其情真切,十分感人。

    读阿长与山海经,让人体会到了一种人间真情!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