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vip,淡然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我本不知道有何园,去扬州之前,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,才知道扬州还有这样一处重要景点。

    何园又称寄啸山庄。建于清光绪年间,是晚清园林建筑的代表作。园内的船厅、楼廊、鱼池和假山、花木错落有致、布局深得移步换景之妙。此园虽地处城区,一墙之内却清风自生,翠烟自留、故有“城市山林”的美誉。它是私家园林,古人就爱大兴土木,这点不假。

    出了瘦西湖,有车去何园。坐车去何园的路上,我忽然暗自责怪起自己来,怎么,看到了今天,这人工堆砌出的园林还没有看够吗?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终于发现,原来我是不喜欢园林的,因为我是如此迫切地渴望到大自然中去,去畅快地呼吸。

    找何园的大门真不容易,竟然缩在一条小巷子里。下了车以后只能自己找路。据说小巷里有一条路通向何园的后门,本地人常常从这个角落溜进园子里,可惜我没有办法找到这个巷子,只能老老实实沿着大路绕行,整整走了一站路的远近才找到何园的正门。

    进了何园,初入眼帘的是高高的院墙,高得令人不寒而栗。墙上爬满了植物,可能是爬山虎吧,望上去满眼的绿意,给人一种宁静而舒畅的感觉。游人很少,越显得清冷孤寂。

    一道复廊将园子分成东西两个部分。人说何园东半是“序曲”何园西南有余韵。进了大门见到的便是何园东半部分。这部分占地不多,构筑不繁,一畦牡丹芍药,点缀着馆舍厅堂。我去时,牡丹正在盛开之时,果然气势不凡,白的、红的、有碗口般硕大的花盘,竞相开放,争奇斗艳。

    何园中心的厅堂名称叫"船厅",但并不建在水上,而是在厅的四周以鹅卵石与瓦片铺成水波纹的地坪,给人以船在水中的意境。设计可谓巧妙。船厅的廊柱上,挂了一副楹联:“月作主人梅作客,花为四壁船为家。”

    一旁即复道廊,一条走廊用墙一分为二,楼上楼下均可绕过隔墙进入园子西部。楼下廊壁间,嵌有苏东坡所书海市帖刻石。还用水磨砖砌成了图案精美的漏窗,从东边即能看见西边园景诱人的一角。这种借漏窗透景引人入胜的设计,据说是扬州园林的特色之一。

    何园西半部是主体,是最精彩的部分。园中一大池,池北有楼七楹。中间三间稍突出,两侧各有两间稍敛而舒展,屋角微翘,状如蝴蝶,俗称“蝴蝶厅”楼上下均有逶迤曲折的回廊复道相连,全长400余米,可以绕园一周,因而又称“串楼”串楼壁板上刻有郑板桥等人书画,回廊西壁嵌有颜鲁公三表石刻。串楼上下回环,游人循楼漫步,景物推移,一路变幻,耳目常新。

    池东建有四面环水的水亭一座。亭侧有石板曲桥(旧称鱼梁),北出到明楼,南出转入复道。偶在亭中驻足,可倚栏临水,俯视游鱼之乐;亦可凭栏而坐,环视楼阁之美。波光粼粼,飞阁流丹,如置身于蓬莱仙境。这种水心方亭,在扬州园林中称作“小方壶”所谓“方壶”就是“海中仙山”也有人认为,水亭是演唱戏曲的好地方,水而回声,可以增强音响效果。红楼梦、毕升等电影都曾以何园水亭为场景。

    池的西南有假山,以黄石作壁,湖石作磴道,有自然浑成之妙。山后隐西轩和牡台,山坡斜立白皮松二株,干倚怪石,饶有苍古之趣。山下水边有水洞,池水漱石,泠然有声。山南有栈道,与串楼复又连成一气。山水楼阁,绝妙地构成了一个整体。

    正在回廊上穿行,忽然,轰隆隆一阵响雷,豆大的雨点瞬间竟然瓢泼而下,游人纷纷走避,我也忙不迭地收起相机,一边却仍在讶异着这突如其来的春雷。

    不知道类似的雷声,是否曾震醒过这里的一些沉睡的灵魂?

    这样的复式回廊,纵然可以看到再多的风景,也只是眼底的风景而已,我不禁有些佩服古人了,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在这样终年难见阳光的地方生活的,他们不仅被禁锢了手足,也被禁锢了思想,禁锢了希望。如果换了我,必须要在这里过一生的话,我一定要设法飞出去的。人活着本就是在挣扎,不是为别人挣扎,也会为自己挣扎。

    流逝了的,是岁月;带不走的,是生命的挣扎。太多的悲剧,就在于无法摆脱束缚,去追寻属于自身的纯粹的生命。

    当然,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,在唯儒独尊的封建社会里,这是不可能实现的。三纲五常已经牢牢捆住了人们的手脚,也捆住了他们的思想。这些封建伦理组织得是这样严密,严密得都透不出一丝风去。于是一朵朵生命之花在这里渐渐枯萎和凋谢,这是怎样一个悲情的王国?

    大雨倏忽来去,霎那间又艳阳高照,恍似根本没有经历过这场雨。只是探出回廊观望,才发现草木都已经透亮了许多。

    半个小时不到,何园已经被我游个遍,呆在这里,全不似在亚龙湾的海滩上枯坐一天的心境。或许这种人工堆砌出的园林令我兴味索然。因为本生在江南,类似的园林早已看了多少,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之处。或许只有建筑师和园林师才会对这个园子有探索之心。

    何园的30元门票实在不值,这个价格实在高得离谱。在芜湖翠明园只要2元,虽然翠明园小了一点,但比较起来,在这里最多也只能算10元吧,可是却收了30元,显然太高了。

    出了门,与何园的大门对视良久,直至它逐渐湮没在现代化的文明都市中,越来越远。如果一个景点没有被赋予一些厚重的人文的含义的话,那么它总是浅薄的,最终总会随着历史而远去。虽然它也被赋予了一定的建筑文化的含义,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它被历史遗忘的脚步。这一点,从它稀稀拉拉的游人以及破旧的门楼就可以看出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